培育鑽石常見問題

甚麼是培育鑽石?

培育鑽石,又名合成鑽石、人造鑽石、未來鑽石 … 英文稱為 lab-grown / cultured / synthetic / lab-created / man-made / engineered / future diamond。
培育鑽石與天然鑽石擁有相同的化學成分和物理特性,它們都是由純碳組成的立方晶體,是真正的鑽石。兩類鑽石最大的區別在於它們的形成方式以及稀有程度。實驗室培育鑽石是現代使用可持續方法﹙HPHT或CVD﹚於實驗室人工形成,而天然鑽石則是十億多年前於地底深處自然形成,但兩者均散發著同樣耀眼的光彩和火彩。

實驗室培育鑽石早於50年代已經誕生,但當時的技術只能生產出供工業使用的鑽石質量。直至近年,一日千里的科技發展使實驗室培育鑽石於品質和價格上出現驚人的變化。現在,寶石級品質的實驗室培育鑽石可持續地於有限時間內生產,用來製成大眾更能負擔到的高貴珠寶。

培育鑽石和天然鑽石有什麼分別?

形成方法
兩者都是以純碳組成的立方晶體,擁有相同的化學成分和物理特性,同樣的閃爍耀眼。但實驗室培育鑽石是於實驗室人工形成,而天然鑽石則經歷千年於地底深處自然形成。

稀有度
實驗室培育鑽石雖然生產技術要求高,但仍有可持續性;而現存於地球上的天然鑽石於十億多年前已經形成,所以比較稀少珍貴。這稀有度的分別使實驗室培育鑽石的價格比相同大小與品質的天然鑽石低。

內部特徵
實驗室培育鑽石和天然鑽石一般用肉眼、放大鏡和鑽石測試筆亦無法分辨。但實驗室培育鑽石有其與天然鑽石不同的微量元素、內含物和獨特生長模式,這些都不影響鑽石外觀,卻可讓化驗所把兩類鑽石區分開來。

消費者可以怎樣分辨出培育鑽石與天然鑽石?

實驗室培育鑽石擁有與天然鑽石相同的物理、化學和光學特性,是真正的鑽石。即使富經驗的珠寶家基本也不可能用肉眼把兩類鑽石區分開來。

因此,要確實區分只能靠寶石化驗所發出的鑽石鑑定證書,又或是使用專門的高科技儀器。現時全球兩大寶石鑑定所 GIA 及 IGI 均會在鑽石的腰圍以雷射刻上證書編號,而它們更特別在實驗室培育鑽石的腰圍加上 “LABORATORY-GROWN” 或 "LABGROWN" 字樣以資識別。

我們認為,不論是購買天然鑽石還是實驗室培育鑽石,0.30卡以上的天然鑽石或0.50卡以上的培育鑽石都應選擇附有高認受性的鑑定證書,這才能給予消費者最大的保障。

仿製鑽石/模擬鑽石與培育鑽石有什麼不同?

仿製鑽石/模擬鑽石﹙或某些自稱人造鑽石﹚一般都是低成本大量生產的晶石﹙稱不上寶石﹚,而實驗室培育鑽石是真正的鑽石。兩者驟眼看可能相似,但仿品與真鑽石的化學性質和物理特性完全不同。仿製鑽石沒有與真鑽石可比的閃爍和光學特性,亦缺少真鑽石的硬度,會因日常配戴而出現磨損跡象,失去光澤。

如消費者清楚知道仿製鑽石的價值及它與真鑽的分別,而選擇購買作為日常飾品是絕對不成問題的。可惜有部分營銷手法不良的商家,以「鑽」字包裝或直接稱呼其廉價晶石以混淆視聽,誤導消費者。這些商家吹噓仿品與真鑽石的閃爍度無異,把它們透過燈光及鏡頭作對比,務求增加可信性。事實上,對鑽石稍有認識的人僅用肉眼就可以將兩者區分開來。

培育鑽石的形成

寶石品質的實驗室培育鑽石主要以兩種方式製造︰高壓高溫法 (HPHT) 及 化學氣相沉積法 (CVD)。

高壓高溫法 (HPHT)此方法的原理是模擬天然鑽石的生長條件。首先將鑽石種子與碳和金屬催化劑一起放入大型機械壓力器中,然後壓縮組件並加熱以產生 1300–1600°C 的高溫和 5–6 GPa 的壓力(大致相當於商用噴氣式飛機施加的壓力)。取決於所需的鑽石大小,HPHT培育鑽石通常需要幾天至幾週的時間形成。這個方法通常製造出無色的鑽石晶體,而且也可用於生產彩色鑽石。 此外,HPHT 設備還可用於改善質素較差的天然或實驗室培育鑽石的顏色。

化學氣相沉積法 (CVD)這種方法是使用較低的壓力和溫度(700°C 至 1300°C)來培育鑽石。含碳氣體會被泵入真空室,沉積在鑽石種子上並結晶為合成鑽石。鑽石的最終大小取決於生長時間,過程一般需要 4-6 週。 CVD 生長過程通常比 HPHT 更加艱鉅和耗時,因為鑽石晶體在此方法的生長過程中需多次移出以清除在鑽石外圍形成的石墨層,否則將不能繼續生長成為一顆更大的鑽石。 CVD培育鑽石形成後,通常需要以高壓高溫處理來改變顏色,使它們成色更高,又或變成艷麗的彩鑽。因為 CVD 方法的前期設備成本低於 HPHT,所以許多實驗室培育鑽石生產商都選擇以 CVD 生長工藝來培育鑽石。